|
医药行业是一个具有刚性需求的独特产业,虽然也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但总体发展依然乐观。中药产业在这场危机中也是机遇挑战并存。
2008年1至11月,中药出口、进口均呈增势,进出口总额达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95%。其中,进口额达4.05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出口额达到1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7%。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16个百分点,中药产品贸易顺差达到6.7亿美元。从贸易比重上看,2008年1至11月,中药进出口金额占医药产品进出口总额3.55%;出口金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4.01%;进口金额占医药进口总额的2.66%。中药在出口中的比重高于进口1.35个百分点,高于进出口0.4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药在出口中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
2008年1至11月,中药材及饮片出口4.66亿美元,同比增长9.73%;提取物出口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0.64%;保健品出口7893万美元,同比增长26.6%;中成药出口1.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提取物在中药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最大,占到40.48%,中药材及饮片位居第二,比重占到39.72%。同比增幅最大的是保健品,增幅达到26.6%,其他三个产品的同比增幅都在10%左右,相互间的增幅差距不到1个百分点。
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数量金额双下滑,出口平均单价增长,对亚洲中药材市场出口极度萎缩。对亚洲出口所占比重76.21%;对欧洲出口所占比重25.55%。对中国香港、韩国、越南中药材饮片出口下跌严重,来自国内的原因是国内质检部门对中药材和饮片出口影响较大,很多企业无法对外正常履约,来自国际的原因是,韩国提高中药材及饮片农残和重金属等标准提高的影响,我企业出口受阻;香港地区本身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但是受其拖累,转口贸易下降;越南市场主要是由于越南盾极度贬值,连同仁堂这样的实力派企业都感到对越南中药材贸易步履艰难。
提取物对亚、欧、大洋洲出口下降,对美国出口同比呈现增幅。近3年来,提取物出口一直位居中药出口首位,2008年1至11月,提取物累计出口还保持在第一的状态,11月当月,提取物出口已经滑落到第二位,排在了中药材饮片的后面。我提取物主要出口地区亚洲、欧洲、大洋洲都出现了数量、金额出口同比双滑落的现象。对美国出口则出现了反弹,对美出口694万美元,比10月份增加47万美元,比9月份增加205万美元,11月当月对美提取物出口金额同比增幅为5.98%。对美出口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2007年第四季度提取物出口呈现下降趋势,2007年11月份又是我提取物出口的最低谷,以致于到了2008年虽然有金融危机的影响,又有植物提取物产品市场弹性需求大的因素,但对美国出口同比仍出现了增幅,而且今年第二批提高出口退税率的产品中提取物被列入其中,退税率增长至9%。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给提取物出口带来了光明。但从提取物作为食品补充剂、化妆品原料,保健品原料的特性来看,2009年提取物出口还是不容乐观。
中成药出口亚洲下降,欧洲、北美洲增长,香港地区成为亚洲地区的闪光点。我国中成药出口主要以亚洲国家为主,并且是以药品形式出口,对亚洲出口比重高达69.67%。去年11月当月中成药对全球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7.54%,主要是对亚洲出口下降较大造成,降幅为24.06%。亚洲国家中对新加坡、日本、韩国出口下降严重。对香港地区出口呈现增幅,一是香港地区中成药自行消费能力较强,二是香港进口商大多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地区设有分公司,销售渠道相对稳定;对欧盟、北美洲中成药出口在大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出现增势,这的确也是一个可喜的事情,首先要归功于民众对中成药产品的认可度不断增加。另外,欧盟也在积极推动中医药立法,欧美等国家也在对植物药进行立法管理。这些都是将来中成药出口再现曙光的基础。
保健品出口一枝独秀。2008年11月当月保健品出口848万美元,同比增长43.98%,累计出口7893万美元,同比增长26.6%。目前医保商会统计的保健品有四大类:鱼油类、蜂王浆类、海藻类和中药酒。在全球消费萎缩的艰难时刻,这四类保健品除中药酒外,其他当月出口金额同比都显示增幅,特别是蜂王浆产品表现更为不俗,是保健品出口的强心剂,从数量到金额,再到出口平均价均呈现增长态势。
医保商会分析认为,2009年中药产品出口将受到严峻考验,出口增幅将趋缓或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药产品在国外多用于膳食补充剂、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与化学药品相比,需求弹性相对较大。同时,受文化认识的影响,中药在多数国家尚未进入主流医药市场,也未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若民众收入受到影响,对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的药品需求依赖性更强。另外,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是日本、中国香港、韩国、美国(提取物)和东南亚,上述国家和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到对我中药的消费量。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 2009-02-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