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尔街正被金融“海啸”席卷。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是可以隔岸观火还是会引火烧身? 中国正在逐步调整其贸易拉动型的经济,但是今年开始不甚乐观的出口形势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的一份报告显示:1-8月份出口的实际增长率只在3%左右。
美国的金融风暴席卷而至,本已“岌岌可危”的中国出口是否 “雪上加霜”?中外专家站在了泾渭分明的两条战线上。但谈到中国下一步的政策走向时,“拉动内需增长”则成了他们眼中共同的一剂良方。
两种观点
美国人盖保德并不认为此番金融风暴会给中国的贸易出口带来实质性伤害,他甚至认为如果世界决定让这次风暴影响到的只是制造业的廉价商品,中国的出口可能继续增长。
盖保德是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2004年至今任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此前曾供职于美国财政部,还曾任世界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
他说:“我不希望这次风暴对中国造成伤害,很清楚的是对中国贸易的影响不会太大。”盖保德举例说,如果全世界每个家庭呈现一种缓慢或消极的收入增长,但他们仍想购买玩具、工具或厨房小电器,他们就要去买更便宜的产品,这些产品很可能来自中国。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的管清友则认为,美国的金融“海啸”主要冲击的是中国对市场的信心。雷曼倒了,实际上对卖方无伤大雅,但是如果买方失去信心,对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说:“对进出口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了对前景的预期和信心之后,可能就比较悲观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将会逆转。一旦流动性出现短缺问题就严重了,很多企业拿不到贷款就影响到出口。”
中国商务部政策研究室的一位专家也认为中国未来的出口形势将会更加严峻。他认为,“由于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告诉本报:“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同时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盖保德则认为:“毫无疑问,低迷时期会影响整体出口量,但我不觉得会很严重。”
一个共识
中国未来的经济结构,肯定要向内需拉动型转变,这是中外专家的一个共识。
这也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就一直在提的,但是一直都没有转过来。当时没有转型的动力,因为危机没有对中国造成太大冲击,而且也没有转型的条件,当时怎样拉动经济增长仍是中国的主要问题。
管清华说:“尽管现在我们的经济减速了,但是这个速度仍然是10%左右,依然是高增长,所以我们也要利用这次机会,改变经济结构,从出口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型经济。”
盖保德对此持有相同的观点,他说:国内需求将是中国经济的“刺激物”,最近象征性地下调银行贷款利率是中国政府准备促进国内需求的信号。设备技术和稀缺资源的贸易将依然是重点,但是这只是经济的基本支持,而不是通常所指的“刺激”。
盖保德说这是一剂“一举两得”的良方,如果中国能够充分刺激其国内需求,它可以为许多国家提供市场,包括美国。这种方式将有助于减缓美国低迷对全球的影响。对中国来说,这也将减少其贸易盈余和减少国际社会所谓“中国操纵货币”的批评,并且向其目标“内需拉动型经济”转变。
不过他认为中国的决策者也需要警惕,在某些容易膨胀的领域——比如房地产——信贷放开要谨慎,充分减少通货膨胀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