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报关员考试商品归类题目的出题规律,自从有报关员考试开始就有迹可循,能够仔细分析这些规律便可事半功倍。下面我来简要分析一下两个规律:
注:以下分值统计以2003年至2007年报关员考试编码题目相关类别总分值为准。
1、题目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报关员考试商品编码共分21类,每年各类出题的数量不仅跟类别的子目数量有关,也与海关统计中进出口额大的商品有关。比如历年试题中动植物产品及食品(2003年至2007年总分值,下同)共40分、机电产品38分和纺织品34分所占进出口额比例份额较大,试题中出题的比例也相应增加。反之,一些类目的贸易额较小,出题的比例也较低,比如第3类、第5类、第8类、第9类、第12类、第13类、第19类、第21类在近五年的考试中各仅出了分值为2分(1道)的题目。这样就说明我们在复习中应当在分值大的类别多下功夫,仔细研究注释和列目规律,而不要在分值小的章节耗费不必要的时间。
2、着重考察更新的类目
这点毫无疑问,新鲜的东西总是要被试用的。进出口税则每4年的一次重大调整和每年的一次本国子目调整都被出题者所关注。这些全新的类目和改变将意味着它们在未来的2、3年内会成为考试的重点。比如2007年第84章中对于打印机的两个品目进行了大幅调整,当年就出了多功能打印机的考题(2007年还把计算机显示器从84章调整到85章,这点还没考到)。所以呢,编码书一定要新版的,毫无疑问,教材也是这个规律。
3、不要只会“答题”不会“解题”
不少人做题就知道问答案。别人给什么答案就记什么答案,一不管对错、二不知理由!其实商品归类考题中除了新题外,具有代表性的考点并不很多!如果仔细研究历年考题便可知道,一些非常精典的要点都在被重复考到。例如2002年考题的钴和2007年考题的汞就是运用同一个注释,2006年考题的小龙虾跟2002年前水煮去壳的对虾就是同样概念,2005年考题的大闸蟹和2002年的猴枣考的就是别名和商品知识,还有2007年的大芯板等等等等,都是如此。第一需要大家尽可能把2003年前的考题弄到,第二每做一题务必要弄清楚归类的流程,是否运用了注释,运用了哪条注释,此注释是否还影响着其他税目。不要等到考试那天才有“这题我见过类似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归,忘记答案了”这样的感觉!
4、与时俱进
过时的东西就不会再出现了。比如以前考试的磁带录音机、寻呼机之类的玩意,以后考试中就不可能再出现了,多注意一些身边发生的和新出现的事物。比如果子前天就在琢磨水立方外膜的材质应该如何归类。
我说了这么多,别当耳旁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