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家来说,操作一进出口票货恐怕最担心查验了,更可怕的是进缉私科,哎呀,一想起来跟海关的这种纠缠不清的事就头疼。但事实就是查验就在那里,不偏不倚,赶得好就能避免,赶得巧就能碰上。
' \( w" |. {! V% r1 D V% ?) d我们把海关查验的前因后果理理清,查验真的来了,掐指一算,也就那么回事儿。
0 L- h& _3 S" p* P5 U关于查验 4 ~- X. y- [ a+ ]" m* e+ U
海关查柜是会产生一些额外费用的,但这些费用不是海关收取的,而是码头收取的吊柜费,拆柜费等费用,因为是海关查验才有此费用,所以码头一般把这些费用称之为海关查验费,码头会开具正规发票的。所以这些查柜费是由SHIPPER来支付的。一般海关查货前会有查验通知,查验完毕后会有查验报告的。 ( z7 S8 S; W) ^* s2 K) k
查验是海关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报关只是一个程序而已,海关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当时的政策对一些敏感的品名进行抽查,当然有时候也会是没有任何原因的抽查。查验的时候会打开箱子看,跟报关的资料是否一致,品名,数量,申报货值等等信息,是否有骗税,逃商检,HS编码归类不正确。 海关查验是不收钱的,但是因为查验是在港区进行的,港区要负责拆箱,装卸,封子等等,所以要付给港区钱,这也是国家的规定。 ( I: {& [3 R, Y' M6 z
海关查货一般有几个方向要查,所以常见查验出错的问题
6 ~0 S6 o9 Z9 G
核对品名——这里比较容易出错的就是产品学名和俗名容易弄错,然后就是英文单词多个意思翻译过来的中文品名和实际品名有时候对不上 3 a8 k! E; H" `
核对规格——容易出错的就是有些工厂客户把纸箱包装规格打上来了,还有就是规格有很多种的分别需要一个最大的一个最小的,然后有一些不规则的产品长度的规格有两个,一个上面的长度,一个下面的长度。 2 z% _$ h$ M/ E" B
核对数量——是总数量,容易出错的都是少报多出,特别是退税的,这里经常出错的原因就是报关资料是提前做的,做柜装货的时候数据有变动忘记更新过来了。 0 u$ w. n ]: S" m0 ]
核对重量——重量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有两个: 1、大宗货物毛重和净重与实际重量上下幅度超多3%-5% 2、以重量计价的产品只晓得毛重但是净重是计算出来的,很多客户有了毛重通过毛重减去净重除以件数不超过1或2公斤这个公式来倒推净重,导致与实际净重不符合,我曾今经历过一个搞笑的客户用这种方法计算错误的净重,最后查验的时候海关不用开箱称重就判定有问题,原因竟然是客户定制的纸箱上面每一个都有箱唛,箱唛上面都有单间毛重和净重,和报关单的重量完全对不上,这也太马虎了,估计纸箱是提前做的。
* X7 A; x$ Q7 `2 d核对件数——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尾箱和样品和赠送的东西没有计算进去,曾经有客户出了一个柜子自己生产的货物,装柜的时候又在柜门口装了帮国外客户装了在中国买的4,5箱其他厂产品,总件数没有求和。 : Y2 P0 y& D( H9 L- s' X
核对唛头——有些产品有唛头,有些没有,有些唛头会体现一些产品,logo信息,如果有一定要体现在报关单上 + A( d# ]) U; D' t% I h9 j8 _- Z
核对是否侵权——这个大家都懂的,名牌,仿牌,厂牌,吊牌,R标识,Logo注意区分开来
: {# ^+ [3 Q% }- Z核对产终地——就是货源地,有些工厂会在包装是透露一些产品的货源地的信息或广告信息,特别是三方贸易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的产地信息或目的地信息,特别是去俄罗斯的三方贸易,新加坡的公司从中国买货卖给供应商不清楚的俄罗斯的买家,产地信息随机千万不要弄错,否则清不了关。
& F7 l9 v. u* Z7 O; d' |核对归类——核对海关编码是否准确,比较容易出错的就是多功能的产品归类要准确,例如带有通话功能的平板电脑应该归类手机而不是平板电脑。+ s6 @9 i3 K6 n' y
( J5 I4 e% W' _# I
核对新旧——旧的很多东西都不能出口的,容易出错的就是平板柜开顶柜的机器露天淋雨容易让人误判是旧的,还有就是搬家移民柜子很多东西都是旧的。
0 X* `2 F: }7 K7 X4 M2 Q% D0 h/ T" C3 I核对价格——海关进出口的每一款货物对应的编码在海关系统内都有一个价格区间,这个区间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当地出口口岸的价格区间,一个是全国范围内的限价区间,特别是进口的时候对价格的审核特别严格,出口的时候相对还好点。需要这方面价格区间的人可以找我要,我手头上有电子档的。 - a# @: s4 H, Q% S( x
/ t. B. w% P1 V) H2 A
取样送检——这种比较少见,一般都是通过肉眼无法判断的需要化验的化工品等产品。5 o( y* z2 U" ~- l+ l S
* Q( U8 K3 d7 o" o检查车体——中港运输的时候检查托运集装箱的货柜车。
9 Y K$ f, J; r4 {& b6 N
$ Q3 S+ @. t: i( v6 ?检查箱体——检查集装箱,基本上没有仔细检查,也查不出什么问题,一般就是特种柜的时候仔细检查下。
& V2 M9 F4 E% f' f0 I# w) W是否夹藏——就是是否夹带一些工厂没有生产的或漏报的东西,这个我见得比较多,什么腊肉香肠啊,名牌电视啊,书籍啊,电动自行车啊数不胜数 $ \% X) S2 n$ v8 b& n+ X& ^! X
查验完毕之后的事情 ' l$ n4 Y& ~" b' l
海关查货查验完毕后,查验官员提出自己的查验结果建议,查验官员只有建议权,拿不定主意的签待处理交由科长定夺。最后由查验科长审批签字,科长享有审批权,不过官员的建议一般对科长定夺产生直接影响,科长定夺完毕后做出处理结果,放行,还是转归类科,还是转通二科,还是上缉私科写下处理意见。
0 ?; K( `+ I& R* n查验记录单上需要五个人签字,查验官员,武警,报关员,代班,最后科长,然后是做放行的,最后窗口小妹钉单,摆在台面,我们拿放行条,去易得讯里直接提交提运单号就可以网上送放行条,如果过了截关期改船后送纸质放行条。; y; _- H$ V" \# p8 r/ [& a( F
9 o* U4 r2 e! c2 z
归类科一般是判断海关编码是否错误,有时候需要工厂提供样品,样品转去统计科后,统计科可能会要求工厂提供产品说明书或者工艺方面的资料,然后他们再判断归入什么编码格式,如果没错那就以海关内部业务联系单的形式书面答复查验科,无误的话该放行还是得放行,一般小问题,申报货值低的跟官员解释下或者说赠品,或者最多转通二改下单就可以弄好了,案值低的结合我们的情况说明情节轻微的会给予退案,案件关封会退回查验场,没问题的,就给你转通关,大的问题货值比较高的,送稽私后,一般送归类慢的一个多礼拜,再慢慢转稽私,没十天半个月结不了案,有时候根据性质严重程度按比例罚款。
8 c) y0 }! f6 B# c. h) v. R / T4 X5 k# i3 [" }( ?/ A
拼箱遇到查验可能是货主比较头疼的了,特别是货值比较小的,有些货主不理解,货值才几百美金,还不到1个立方,为什么会收那么贵的查验费。因为查验不看货值的,拼箱有的时候拼大柜有的时候拼小柜,具体费用参照整箱的,遇到了只能说明运气不好。 $ Q/ N* ]. U9 R
查验虽然看起来是随机的抽查,其实也有些规律的。比如,报关的时间不要太晚,特别不要在周五下午,比如申报要素一定要详细明确,报关资料的品名和HS编码统一。
3 G7 H$ ~: t. n U6 }2 W/ T比如当时的政策,如果一个特定时间对某种商品退税有调整,那么这段期间针对这个品名的查验率可能就会提高,怕有骗税的情况。比如逢年过节,一般查验率都会有提高,这个大家都懂的。7 J% I2 N$ ?- G+ ]: P
& n4 h3 ]% Z# v, j1 H( v0 ~
如果货物没问题,说实话是小事。可是如果货有问题,被查验的了,那就需要小心了。 9 C9 r9 r2 ]- g& X& T
正常的流程是这样的,货代会得到报关行的通知,那批货物需要被查验,但不是马上就查,海关工作人员也要排计划的,这个时候是可以灵活处理的时候,如果外贸企业的货有问题,一定要在这时候说明,找报关行,看是否可以搞定,不同的情况费用不同。7 a/ M/ h) E) _1 w T8 B
8 O A1 _. t. ~走正常程序就是假设查出问题,海关会让货主写情况说明,HS编码归错了,那为什么会归错,是不是你们故意骗税,为什么没做商检,等等,这个有点考验文采的,说的好听而且真实,有的时候也许只是需要重新归类或者补商检就行,如果说不通,进缉私科就麻烦了,一时半会拿不出来。 % r( z1 d' h% J. f4 a
缉私科
# n9 Y0 ?* `0 k% k其实查柜并不可怕,在出口的流程中,最不愿意碰到的情况就是上缉私科!
8 g$ e' k2 l0 x, D0 F对报关行来说,视乎本身和海关的关系以及问题严重性,报关行将要被海关罚款9000-30000元,而报关员则要被扣分,问题严重的还会上海关的黑名单,以后报关过程中一定会被“多加照顾”,所以报关行害怕进缉私科。 4 a/ v/ ]4 C0 y% d1 W( p ?! @
对于货代来说,柜子进了缉私科就意味着不能放行,肯定会产生数目不等的仓租、柜租、改船等费用。最快放行也要半个月,一个月不放行也是正常而又正常的事,甚至有可能这个柜子再也不能出口,这样一来损失是惨重的。
% y3 l; D) h0 R6 V' V而对于工厂来说,进缉私科意味着无法准时给客人交货,有时候货物还会被没收,如果客人和买方签的信用证的话那不光是信誉问题,还牵涉到违约问题,后果也很是严重。
2 z) i& V% o( a% ^1 H1、重量不符,超过允许误差范围: 《装箱清单》有一个重要的数据叫毛重,毛重是报关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有些工厂《装箱清单》中的重量是估算的而没有过磅,也有的工厂在装柜时少装或多装了但却没有及时更改《装箱清单》中的数据,导致申报重量和实际出货重量不一致。当重量正负超过500公斤时就会响铃,这就意味着柜子很有可能会进缉私科了。 , u" U B/ O- F; Z" {8 g
2、吊牌问题: 有些工厂负责人员不知道牌子在出口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是工厂的厂牌,不是什么名牌,就没有填到《装箱清单》里面。也有时候知道是名牌,但是没有提供中英文两份授权书,一份是授权给工厂的生产授权书,一份是工厂授权给报关行的。还有就是因为赶货很忙,将牌子写错或者发错了货物,总而言之就是有牌子的说没有牌子,没有牌子的说成有牌子。
# |2 ?1 k( p2 z$ i+ F3、箱数问题: 海关在检查货物的时候,往往不会去数你这个柜子货物有多少件,但却会根据报关单上的数据时清点箱数。一般情况下可能多报少出,申报出口1000 箱,但是实际出口950箱,那基本没有问题,但如果申报950箱,实际装了1000箱,那就有问题了,因为海关可能认为是在走私。
! N. i( ?4 d* K0 S4、漏报虚报瞒报: 很多工厂一条柜子往往会出几款产品,有可能是杂货,很多品名。工厂觉得货物很杂,有时候疏于统计,少写了某一个或几个品名,或装柜的时候有些原本没有计划出口的产品临时加了进去,又没有提供给报关行,导致实际货物和真实货物不一样,这种情况导致上缉私科的最多,海关极有可能觉得是在漏报甚至是虚报瞒报,这样一来问题也就很严重了。 4 f& b3 S, f0 U6 Z2 Y
5、样品礼品问题: 有时候工厂为了表示感谢或受人委托在柜子里面送一些小礼物给客人,有的是样品,但是却没有和报关行打招呼,他们觉得一个礼物很少,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万一运气不是那么好的话,遇见查柜,尤其你送的是牌子货,那问题可能就出来了。 : o6 [- [/ A5 ^, P8 v( V' W
6、遭人举报: 这一点就是各有各的原因,也各有各的看法了。
8 w$ M4 I3 ]- I. h x8 y* z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