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迅猛发展。据海关统计,2001至2005年,我国进出口值平均年增长速度约为30%,2005年达1万4千多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
报关是货物进出口的必经环节,报关活动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和国际商品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关业务质量直接关系着进出口货物的通关速度,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影响着海关的行政效率。由于报关活动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法规的实施密切相关,报关业务有着较强的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和操作性。报关人员作为代表进出口单位办理报关业务的专门人员,其主要职责是向海关申报货物情况、配合海关对货物查验、缴纳进出口税费、提取和发运货物等货物的进出境海关手续。
据海关总署统计,截至2005年底,在海关注册的报关从业人员已达74878人。报关从业人员主要在专业报关行,国际货运代理、船舶代理企业和大中型进出口企业从事进出口货物的报关及相关事务。较大的进出口企业均设有独立的报关部门。报关从业人员分布在全国254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0多个内陆设立海关的地区,其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业的人员约占报关从业人员总量的70%。报关业务量取决于进出口货物数量。近年来,报关单数量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年报关单量已达近4000万票。随着报关业务量的增长,报关从业人员人数也将不断增加。特别是从2006年起,海关明确要求所有加工贸易货物的报关手续均需由在海关注册的报关员办理,进一步拓展了报关业务的范围,报关员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根据报关业务量的增长趋势,预计在“十一五”末期,报关从业人员的人数将比现在翻一番,达15万人左右。
报关从业人员职业的发展,已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专业目录已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列入,学制3年,大学专科学历。目前,国内设置此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已有50余所,招生、就业情况均良好。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报关这一门类的职业,工作内容和性质大致相同,但称谓有所不同。日本将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称为“通关士”;韩国称为“关税士”;欧美国家称为“报关代理人”(CUSTOMS BROKER)。我国港、澳、台地区将这一职业称为报关员。大多数国家(地区)对报关从业都有专门立法规定,一般采取资格考试的办法授予从业资格。国际报关协会同盟(IFCBA)是报关行业的全球性国际组织,亚洲、大洋洲报关协会同盟(FAOCBA)是报关行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我国于2002年成立了全国性报关行业组织--中国报关协会,并于2004年成为IFCBA的常务理事,2006年成为FAOCBA的主席。
由于报关员职业在我国是发展中的新兴职业,与国际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将报关员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体系,统一职业标准和规范,对于提高报关行业的整体素质,提高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效率,保障国家税收安全,促进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