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锐 “一箱难求“的局面正在得到缓解。
10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2.7%。其中,出口15.55万亿元,增长22.7%;进口12.78万亿元,增长22.6%。与2019年同期相比,我国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3.4%、24.5%和22%。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成为推高进口值的重要因素。截至10月中旬,反映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路透CRB指数相比去年底累计上涨超过40%,相比去年的最低点涨幅超过130%。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铁矿砂、原油、铜、天然气、大豆进口均价同比分别上涨67.5%、32.8%、37.9%、5.1%和29.4%。
李魁文认为,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我国外贸在积极服务各国的抗疫工作、保障生产生活需求,也在支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运转。但是,由于境外疫情的反弹,导致部分境外港口拥堵严重、国际物流供应链不畅、船舶运行效率和空箱周转率大幅下降,导致相关的航线运力紧张,供需失衡。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近日也公开表示,自去年四季度在我国出口市场中出现的“一箱难求”局面已经得到缓解,尽管出口用集装箱紧缺情况在局部地区依旧不断出现,特别是内陆地区出口用集装箱依旧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但需要清醒认识到,全球集装箱需求总量并未增加,全球范围内并不缺箱。
10月14日,深圳一位货运代理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近期箱子和舱位都没有那么紧张了。“根据航线不同,现在订舱位的时间周期大概在1-2周,而之前紧张的时候是3周-1个月,正常时期就是一周。”
上述人士说,企业反映工厂拉闸限电和运价依旧太高是当前出货受影响的主要原因。
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增速回落
“季度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增速逐步有所回落。”李魁文在发布会表示,从季度看,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分别为8.51万亿、9.59万亿、10.2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25.2%和15.2%。从月度看,9月份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5.4%,增速较8月份回落了3.5个百分点。
李魁文表示,外贸经营主体活力增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了52.67万家,同比增加了3.4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3.65万亿元,增长28.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8.2%。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22万亿元,增长14.7%;国有企业进出口4.35万亿元,增长25.1%。
从产品类别来看,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有所增长。其中,前三季度,我国出口机电产品9.15万亿元,增长23%,占出口总值的58.8%。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长9.5%;医药材及药品增长108%。
河南、湖北等省进出口增速超三成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中西部地区进出口4.95万亿元,增长27.2%,高出同期全国外贸增速4.5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进出口的17.5%,提升了0.6个百分点。其中,河南、湖北等省份进出口增速超过了3成。
李魁文表示,拉动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有多个因素。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支撑作用突出,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进出口2.01万亿元,增长了25%,占同期中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的40.6%,对中西部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8%。值得一提的是,中西部地区半导体产业加快发展,前三季度进口半导体制造设备722亿元,增长31.3%,占同期全国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总值的44.3%,推动中西部地区电子设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延伸。
据国铁集团最新数据,前三季度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13万列、发送109.3万标箱,分别增加29%、37%。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56万亿元,增长21.8%,占同期我国对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的18.8%;其中,以铁路运输方式对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1.8%。
李魁文表示,民营企业为推动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进出口2.5万亿元,增长35%,高出中西部地区进出口整体增速7.8个百分点,占中西部进出口比重提升2.9个百分点,达到了50.5%,对同期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1.1%。
“一箱难求”得以缓解
9月30日,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官方微信发布行业消息称,“一箱难求”得缓解。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表示,根据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统计周报信息,随着我国造箱企业加大生产力度,班轮公司加快空箱回运,目前月产能已经由以往的20万标箱提升至历史最高50万标箱。据主要的班轮公司反映,空箱短缺情况目前已经基本得到缓解。我国主要集装箱生产企业新箱库存已经超过40万标箱,新箱供给有充足保障。
根据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9月26日(第39周),我国主要造箱企业旗下的近40条生产线,生产国际标准集装箱连续六个月超过50万TEU,产量提升到历史平均水平的2.5倍。新箱成品库存为46万TEU,新箱库存的健康均衡率达到了104.1%,说明供需达到相对平衡。
集装箱新箱库存健康均衡率是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提出的一项行业监测指标,它反应了集装箱市场供需波动的状态。健康水平的基数源于历史统计的安全库存数。如果新箱库存的健康均衡水平100%,则为理想状态,表明集装箱使用方和集装箱提供商之间供需相对平衡。
以2020年一季度末为例,其监测全国主要生产国际海运集装箱的企业,该指标接近300%,说明大量新箱积压在工厂的堆场,市场疲软,不会有新的需求。事实表明,去年1-5月份,国内主要造箱集团的确没有新增订单,当时大家已经做好度过长期寒冬的准备。到了去年11月份,库存健康均衡率低到31%,市场表现就是“一箱难求”。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表示,中国出口市场缺箱只是结构性和阶段性的矛盾。随着国际主要集装箱班轮航线价格快速回落,境外港口效率逐步恢复,我国造箱产能持续高位放量,三大因素叠加,集装箱供需会出现新的平衡。
协会亦表示,我国集装箱制造占全球96%的产能,但长期以来我国集装箱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长期在亏损和低利润之间徘徊,这是行业的根本性问题。本轮集装箱供应短缺是结构性和阶段性的问题,是境外空箱回流不畅导致的,空箱流转的平衡被打破,并非全球缺箱。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掌握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集装箱保有量在40000万TEU左右,按照集装箱生命周期的淘汰规律测算,每年全球需要新箱在250-350万TEU之间,这个数据也是我国过去15年集装箱产销量的波动区间。而我国集装箱生产储备的既有产能是520万TEU,今年开足马力生产,目前国际标准箱已有产量达到418万TEU,预计年底能够突破500万。
协会称,预测明年不会再有如此大量订单,市场极端现象很难再出现,市场会逐步回归平衡和理性。正因如此,在“一箱难求”出现初期,协会就建议国家部委不要采用长期投资建新厂的计划,不要留下历史欠账,不要让从业企业未来用很长的时间去消化产能过剩的苦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