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24:00

选择下列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快速
发帖

客服
热线

010-62010715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务资讯公众号
顶部
2022年预归类师考试秘籍中国船务课程视频2020年关务水平测试培训申请进出口商品预归类
视频!AEO认证政策解读商品归类在线解答海关AEO认证,100%通过AEO认证服务网
北京岸谷关务官网预归类服务-归类师权威操作预归类考试网 
查看: 906|回复: 0

「深度」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6 19: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最繁忙港口彻底变革业务模式



上海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

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区,与浦东陆家嘴地区隔江相望,上海大微国际集团即坐落于此。2014年之前,华灯初上,夜幕降临,大微公司的报关员往往还在公司加班。

大微国际为客户提供外贸、货代、报关、运输和仓储等一站式物流服务。对于报关公司而言,效率就是竞争力,报关员的工作是与时间赛跑。

当一艘国际货轮即将抵达上海港,国外船公司将把舱单发送给国内船公司,国内船公司通过船货代理公司将在到港前24小时把舱单信息发送给海关。报关员一旦获得舱单信息,便立马着手录入、报检、报关。

大微公司报关单证操作部副经理盛幸平介绍,以前报关员想获知舱单信息,只能不断打电话给船代。“后来出现了一些商业服务网站,可提供舱单查询服务。”为了不耽误货物通关时间,报关员要掐着时间点,不断在网站上刷舱单信息,一旦舱单信息出现,便马不停蹄开始下一步。

舱单信息包括船名、航次、提单号、靠泊口岸、件数、重量、体积、箱号等信息,报关员在申报前要仔细核对。一票单子可能有上百个集装箱,而箱号由4位英文和9位数字组成,单输入箱号,就需耗费不少时间。报关员录入一票单证,大概需要半个小时。

以往,报关员录入单证发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海关之后,需要拿着报检单和报关单到申报口岸现场确认。为此,大微公司向上海各个口岸各派驻两名工作人员,全天候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海关申报大厅。一旦公司有报检报关需求,便将单证快递给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确认。如此下来,换单半天、报检半天、报关半天,货物申报最快最快也需要一天半时间。

每个月将近2000单的报关量,让大微公司的报关员不得不加班完成。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完全改变了过去的通关模式,给报关员带来了“解放”。

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单一窗口)是根据党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的要求,作为上海自贸区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托成熟的上海电子口岸平台建设的电子贸易通关系统。

新加坡贸易网(Trade Net)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电子贸易通关系统,它连接了新加坡海关、税务等35 个政府部门,24小时运行,自动接收、处理、批准和返还电子申报。企业通过Trade Net,10秒钟内可提交申请并收到贸易许可证。Trade Net4.0每年处理超过7000亿新加坡元的贸易量,平均可减少10亿美元的贸易成本。由此,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被推广至全球。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于2015年6月上线,如今已经形成了包括货物申报、运输工具申报、进博会专区等在内的10个功能板块。企业通过单一窗口一个平台一次性递交满足贸易监管所需的所有材料,监管部门在该平台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企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真正实现了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监管部门相互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国际贸易相关手续的“一网通办”。

现在,船舶进出港通过单一窗口在线办理,流程由“串联”变“并联”,并通过电子签章,网络送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办理时间由1天缩短到2个小时,进出口货物申报只需半个小时。

“录入提货,就能自动生成箱号,对于大箱量的企业而言很方便。”大微公司报关报检部总监王玉莲说。她说,大微公司在人力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业务量上升,“而且报关员不用加班了”。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31日晚,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为改革而培训》。其中,中国跨境贸易得分从去年的69.91提高到82.59,排名从去年第97位跃升至今年第65位,上升32位,是营商环境改善最为显著的经济体之一。

上述报告指出,中国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的改革亮点颇多,几乎各项指标都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实施“单一窗口”,取消行政性收费,增强透明度并鼓励竞争,压缩了“跨境贸易”的时间和成本;出口单证合规时间从21.2小时降至8.6小时,出口单证合规成本从84.6美元降至73.6美元,出口边境合规成本从484.1美元降至314美元,进口单证合规时间从65.7小时降至24小时,进口边境合规时间从92.3小时降至48小时,进口单证合规成本从170.9美元降至122.3美元,进口边境合规成本从745美元降至326美元。

2018年11月3日,世界银行专家站在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一楼的电子屏幕前,对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赞不绝口,建议向全世界推广。目前,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处理将近全国1/3的进出口贸易量,是全球业务处理规模最大的平台,服务了27万家企业,每年为申报企业节约成本达20亿以上。领先的技术和全面的业务能力使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自贸区名片、上海名片变成中国名片。

上海市如何打通“蜂窝煤”?



国际贸易涉及中央和地方多个政府部门,各部门各有一套系统,互联互通并不容易。亿通公司总经理助理刘红解释,上海市政府部门实行条块管理,而检验检疫、海关、海事等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各部门之间就像一个“蜂窝煤”,信息独立。

中国约在20年前开始探索口岸物流、海关申报和进出口业务流程的信息化。2000年,《海关法》修订,确立了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海关总署提出了建设电子口岸执法系统的建议,并率先在北京试点。2001年,电子口岸在全国试点。

2001年,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全力支持下,为实施建设大口岸物流信息系统,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联合发起设立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10月25日,海关总署和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建设上海电子口岸合作备忘录,以进一步增强政府执法能力,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上海电子口岸在当天揭牌。2010年,上海市政府又赴北京,与海关总署签署合作备忘录。此次备忘录约定,海关总署从支持长三角区域和长江流域通关一体化建设,支持上海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建设和发展,支持上海电子口岸建设,为上海提供全面统计信息服务,营造便利通关环境等十个方面支持上海发展。

“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条块分割,我们的电子口岸平台接入了各相关部门的系统,但各部门还是有自己的独立窗口。”亿通公司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吕锋说。

以上海电子口岸为基础,2014年,上海市开始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亿通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刘红透露,当时在中央层面,海关总署、海事总局、交通部和公安部四部委成立了领导小组,地方也成立了对应的工作小组。他回忆,从当年2月开始提出研究方案,到次年6月网站上线试运营,领导小组和亿通公司频繁开会,确定数据标准、技术对接方案等细节。直到现在,负责协调中央、地方口岸事宜的上海市口岸服务办公室,每年仍需推进二三十项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相关的任务。

为了贴近申报企业的使用需求和习惯,亿通公司选取了两家申报量较大的企业做试点。

盛幸平记得,2014年,亿通公司和上海市口岸办在大微公司的办公室专门设了一个办公位,实地研报检报关的全过程。2015年6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试运营,将海关申报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申报的数据整合在一个平台,开通了货物申报和船舶申报两块主要功能。

大微公司率先试水。“进口要抢时间,一开始大家肯定都不确定好不好,不敢用。我们试了一票单子,好像在哪个环节卡住了,后来通过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的沟通,最终在网上通过了。”盛幸平回忆。在大部分企业仍在使用手工填单、重复录入时,大微公司通过两个月时间,逐渐把公司所有报关业务转移到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如今,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形成覆盖口岸通关、港口作业及物流运输等一口式、全流程业务系统,23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实现数据协同和简化。2016年,国务院向全国推广复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服务长三角 走向国际化



数据显示,长三角三省一市70%以上的货物出口从上海口岸通关。

一艘来自长三角三省的货轮如果经长江航运来到上海,从上海口岸出口,必须先在当地委托货运代理、寻找国际船公司和长江支线船公司,并在当地经过报关、海事、码头等步骤。来到上海后,这艘货轮还要经历海关、海事、码头、边检等环节,前后监管和物流环节约20道,至少需要三四天时间。

2018年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指出,要推进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共同打造长三角更优营商环境。座谈会强调,三省一市要统筹谋划新时代长三角发展蓝图,拿出更扎实的举措,凝心聚力抓好落实。上海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要各扬所长,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努力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座谈会开始之前,长三角三省一市领导曾到亿通公司考察。

早在2015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就曾召开长三角区域“单一窗口”专题研讨会和现场观摩会,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协作推进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工作方案》。

2017年7月,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第一次专题会议召开,会议通报了长三角区域“单一窗口”建设总体情况并展专题讨论,讨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为:继续完善跨区域申报功能应用;探索推进跨区域物流与监管信息交换,推进上海“单一窗口”“通关+物流”功能向长三角区域扩展;加强区域“单一窗口”建设协作交流,促进通关一体化改革。2017年9月21日,长三角三省一市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部门以及电子口岸公司负责人又召开了第二次专题会议。

2018年上半年,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实现395家外地企业超过91000多批次的货物申报。

吕锋表示,下一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在区域化发力。“区域化的目标就是立足上海,依托上海电子口岸‘两港一区’(即国际海港通、国际空港通、国际自贸通)的建设,打造上海的服务品牌,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经济带。”

他指出,目前上海企业如果使用其他地区的“单一窗口”申报,上海无法实时获得数据,由此带来的数据部分缺失,或将影响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本地服务优化和数据分析。“如果长三角实现互联互通,能够实时共享数据,对三省一市都有好处。”

目前,亿通公司对企业推出的区域化服务项目已经在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拓展。

国际贸易公司在货物运输前,需要委托货运代理去船公司“订舱”,即预订集装箱,货代拿到纸质单证后到码头提箱。亿通公司业务规划总监卫小明解释,各家国际船公司都有自己的全球化集装箱运输管理系统,但当集装箱在长江以内,国际船公司便无法进行管理,时常出现代理码头找不到箱子的问题,从而也导致集装箱卡车“空载”,增加了企业成本。

为此,亿通公司研发了电子放箱系统,连接了堆场、码头、船公司、车队等相关方,实现了网上24小时在线申请订舱,货代可预约提箱时间、明确集装箱地点,直接提高订舱成功率,而且实现了设备交接单的无纸化。

目前,有10家船公司、100余个堆场和码头、1000余家车队、2000余家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使用该系统,电子放箱系统已经联通了长三角的23个港口,在长江流域有30余个服务点。

“长三角早就是一体的,”卫小明认为,“长三角一体化最大的障碍就是行政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单一窗口’要做的就是顺应长三角产业布局和企业诉求,去消弭条块分割。”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走向国际化,尤其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口岸的互联互通。

目前,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与马来西亚“单一窗口”对接电子原产地证,与澳大利亚对接物流可视化项目。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表示,未来将探索推进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更多的沿线口岸进行信息互换与服务共享。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外贸精英网 ( 京ICP备19046145号 )

GMT+8, 2024-6-2 07: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