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娉 发表于 2009-4-3 14:54:12

李开复老师指点迷津

本帖最后由 小娉 于 2009-4-3 14:58 编辑

开复老师在《职场人生》中告诉我们,“一个人活着,一定要经常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我希望我在世界上的价值是什么?我觉得做什么工作是让我最快乐的?我怎么样能够有更大的影响力?”
我想,如果一个人能在这三个问题上,给出清晰明确的答案,他也就知道这一生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也就不会感到迷茫,能够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了吧。其实这三个问题,并不是那么难回答。但为什么很多人越是成长,就越觉得迷惘呢?
我想说,我非常想说,我一定要说,很多人之所以越活越不开心,越来越找不到自己,很可能是因为“放不开”!换句话说,咱们大家都是人,都会在一些时候“计较”和“比较”。
但是,我始终坚信,活在这个世界上,成长和修炼的重要任务,就是尽量不去计较和比较,不计较得失,不和他人比较。
你坚持付出,就一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得到在远处等着你;你斤斤计较,得到的一定比你预期的还要少;你始终和自己比,就有可能做得好到让自己都感到惊喜和意外;你总和别人比,则会因你选取的比较标准过低而让自己产生幻觉、停滞不前;相反,也会因选取的标准过高而开始怀疑自己、产生挫败感。
开复老师还在我们的《职场人生》中说:“其实每个人心里想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所谓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做你自己,不要做别人,不要去模仿他人,找到自己心中的声音,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理想,不要去跟别人相比,跟自己比,让自己的明天比今天更好,今天比昨天更好。如果有些学生习惯于盲从,这句话是惟一的一句可以盲从的,因为其实我是把选择权交到了他们身上,而不是我告诉他该怎么走。每一个人想走的道路是不一样的,他的天赋,他的才华,他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成为你的模范。”

“但是我觉得如果你喜欢学习名人,喜欢有偶像,那我觉得你还是不要有偶像,但是可以有好几个学习的对象,然后多读读他们的文章,自传,然后每一个人身上一定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你要分得很清楚这个人他的哪句话什么地方是经过我的判断适合我的,值得我学习的,然后如果当自己有判断,不是盲从的时候,我觉得其实社会上有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做法,或者说的话,写的书都是值得学习的,如果是盲从的把某一个人变成偶像,让自己变成他的话,我觉得99%会失败的。因为首先这些人都是有他们自己的天赋,或者也许是天才,也许是运气很好,也许是很有魄力、能力、领导力,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模仿成功的。”

是啊,当我们清楚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的时候,也许我们就更懂得如何有效地甄别信息,做最好的自己。忙碌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停下来问过上面开复老师提到的几个问题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开复老师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