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826250 发表于 2021-10-23 08:29:07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海关展会监管创新之路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展览产业造成系统性冲击,国际会展线下业务一度全面暂停。1957年开始创办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展会广交会,历史上首次全程在网络上举办,并连续三届在线上举办,第130届广交会将首次线上线下融合举办……这些创举成为会展新模式的重要实践。广州会展中心海关课题组以广交会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国际展会海关监管的有关实践经验和机遇挑战,对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海关展会监管新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海关展会监管创新的实践思考》一文。本刊现摘要刊发部分内容供大家参考。如需详尽文本,请通过文后编辑邮箱联系我们。







在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海关肩负的把关服务责任更加重大,这既对海关监管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了清楚展示目前海关监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挑战和机遇,课题组以广交会为例,研究整理了有关新展会模式下海关监管的 SWOT分析。基于该分析,课题组提出以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海关展会监管创新思考。

顶层设计上,充分发挥国际展会作为“双循环”的平台作用,推广复制进博会监管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以广交会为例,广州是历史悠久的对外贸易中心、千年商都,广交会的产生及发展的定位符合国家战略,有力推动经济发展及转型。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交会既是中国定期的国际贸易交易场所,又是中国对外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宣传阵地,还是中国开展外交与国际斗争的重要战场以及港澳台侨工作的重要平台,广交会通过促进出口创汇,为大规模经济建设解了外汇及物资缺乏之急。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国际间经贸交流不断加深,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现在广交会不仅仅发挥出口创汇的作用,更多的是连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







自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次举办以来,海关总署会同相关部委不断扩大相关支持政策措施,在大数据管理、简化食品企业注册、压缩审批时限等方面给予了历年来最大限度的政策优惠。课题组开展企业调研发现,不少企业反映希望广交会能争取到与上海进博会同等政策支持,加大对广交会进口展的支持力度,对“展品变商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在继续落实驻会监管免税款担保金、允许参展企业展览品有条件延期等优惠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地方政府、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共同争取需要特需审批的展品清单范围进一步缩小,扩大进境展品种类等政策,尽快推广复制国内其他大型国际展会相关政策,切实将广交会打造成为推进中外展示交流和开放合作更便捷更开放的平台。

软硬件保障上,加强会展场馆建设, 引入“沙盒监管”理念, 打造“展览品联网监管”模式。
广交会四期项目建成后,广交会场馆将新增展览面积近10万平方米,广州琶洲地区将成为展览面积全球第一的会展业集聚地。随着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开通往返香港国际机场的水上客运航线,将填补广州中心城区水上跨境口岸的空白,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助力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吸引更多来自全世界的游客畅游大湾区。与此配套建设中的琶洲物流轮候区,也将有效弥补目前琶洲地区没有任何海关监管区或监管仓,从而阻碍广交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海关作为展会展品的监管部门,应利用这些天时地利人和,及时优化海关内部对新发展格局下展会的监管布局,及时优化完善信息化系统,提高数字化管理的应用,摆脱粗放型的监管模式,在展品监管工作中引入“沙盒监管”管理模式,在特定展会(如广交会)中对参展企业及展览品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措施,给予最大化便利通关措施及税收优惠;推动展会承办方完善场馆配套设施,海关与“展览品监管仓库” 进行电子联网,充分利用“展览品监管仓库”的集中监管优势和WMS(仓库管理软件)信息化手段,最终形成以展品仓储、出入库审批为核心的展品物流监控系统,从而对货物实行全程监控,有效降低参展企业成本、提高展览品通关效率、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通关流程上,提升海关监管效能,创新监管模式,对展会及展览品的海关监管进行“流程再造”。




广州市政府在2021年5月8日印发的《广州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关于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暂行)的通知》中明确,地方政府未来将进一步“支持大型展览稳定发展、鼓励扩大展览规模、支持企业境外办展、支持穗港澳合作办展、鼓励港澳机构在我市独立办展”,相关政策凸显政府对发挥展会行业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平台作用的重视。对此,海关应抓住创新发展机遇,推行精细化管理,在实现海关监管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现有的展览品通关进行“流程再造”。

01
以湾区重点工程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开航及琶洲物流轮候区建设为契机,探索“港区联动”,允许参展商凭邀请函等相关凭证通过“客带货”形式,将部分价值高、体积小、便于携带的展览品,通过客运口岸码头入境,入境时仅需在口岸进行登记放行,在参展期间允许参展商在琶洲物流轮候区内按规定补办正式申报手续,进一步压缩通关时效及通关环节。

02
通过“以企业为单元”管理理念,参照海关企业管理的分类方式,根据参展商的业务量、公司管理的规范程度、公司信誉等对参展企业、货代、运输企业等实行分类管理,实施差别对待,对资信良好的企业给予更优惠的通关便利化措施,如允许风险较低的展览品“先放后报”“展馆集中查验”“分批留购、汇总纳税”等,对首次参展且有意落户国内的优质境外参展企业给予部分AEO认证便利待遇;把有走私违规、资信不良或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的参展企业作为海关重点监管对象,进行重点核查。

03
对国内参展企业利用线上线下展会中成交的展品,在符合要求前提下允许其通过跨境电商B2B将展品直接出口,同时享受相关出口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跨境电商正面清单内的进口展品,允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模式BBC进行内销;对展会结束后的展品允许通过保税流转的方式予以核销,并根据有关规定办结相关手续后,允许进行常态化的保税展示展销,融合多方措施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04
强化数据挖掘运用,探索发布广交会贸易指数,充分发挥海关数据优势、高校分析研究优势、地方政府保障优势,在广交会举办期间发布以参展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贸易指数,客观反映我国外贸发展状况,评估我国外贸竞争力,分析预判未来一段时期外贸发展趋势,使广交会这一外贸晴雨表更加量化和精准,从而助力中外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有效提升广交会影响力辐射面。

联合执法上,注重展览会品牌建设,提高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水平,保护参展企业的合法权益。
向社会及群众进行广泛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宣传,提高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联合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不断加强查缉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物品进出境行为,维护展会及参展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在展会期间以公告栏、电子触摸屏等形式加强公开宣传,确保海关管理相对人和服务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优化完善“广交会海关直播间”,使其成为常态化更新项目,向社会提供海关信息公开、在线办事、网上查询、交流互动等服务项目,实现网上集中服务、全程服务、综合服务等功能,确保公众利用网络享受便捷的海关业务咨询和通关服务。






法律法规上,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构建法制化规范化监管体系。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力度培植世界级的会展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在经济、交通、信息、人才、服务等方面有综合优势,会展业已颇具规模,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办展、展品通关及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和培植;将制定会展市场准入机制和主办主体资质条件审核等展览管理机构优化独立,对展会的质量和展览公司的资质进行市场化、动态化的评估和认证,规范会展业的发展。随着会展业中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线上线下融合办展的新模式,对会展从业者、政府监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造就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才也是目前一项紧迫的任务。此外,国家层面抓紧制定《会展法》《会展市场准入条例》等法律法规,海关也应尽快针对展会及展览品的管理制定与新形势下相匹配的部门规章制度,对会展业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规范,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展览环境和竞争秩序,使我国会展业的运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





文 / 徐越 杨玚 杨禹双 丘波
(广州会展中心海关课题组)








编辑:常相婧
审校:高扬出品:中国海关传媒中心投稿邮箱:569613217@qq.com(秀米投稿账号同邮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海关展会监管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