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666 发表于 2021-10-18 19:02:59

中国海关红色档案故事|黄埔海关配套改革促进加工贸易发展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作者:杨仕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海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化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改革。从纸质手册登记备案,到全程无纸化作业,从以合同为单元的监管模式,到以企业为单元的电子账册实施料号级管理,随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海关配套改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国海关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出台多项促进加工贸易内销的改革措施,鼓励加工贸易企业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力推动加工贸易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科学发展。



1987年,广东东莞高埗理文塑胶电子厂的纸质手册



监管改革前企业向海关提交的资料
2011年,广东东莞信浓马达有限公司关务主管周庆国捧着200余页的资料来到黄埔海关驻凤岗办事处办理手册核销业务,在自助机取号成功后,坐在报关大厅等待叫号。
十年后的今天,报关大厅已经很难找寻到周庆国的身影了。“现在看起来,当年我们去海关办理手册业务,手续还是有些繁琐。”他表示,“那时候我们准备手册核销的资料,还要先去外经部门审批,再把资料打印、装订、签名、盖章、带到海关挂号,没有一个礼拜下不来。而现在呢,我们不用跑海关,在网上填几个表单,把我们企业的数据直接导入到海关系统,不用1个小时就搞定了,真的方便多了。”
周庆国的这段话道出了广大企业的心声,反映出随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海关配套改革也同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黄埔海关档案室陈列的一份加工贸易手册档案,则以更直观的方式、更客观的角度见证了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加工贸易进入以转型升级为主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进程中,海关促进加工贸易改革发展取得的累累硕果。
“无纸化”变身,加工贸易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
1978年,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东莞设立,开启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序幕。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外贸的改革措施,加工贸易迅猛发展。在计算机还未普及的年代,企业使用纸质手册登记备案,海关在窗口进行纸质审批与签章。直到2006年,电子化手册开始应用,加工贸易开始进入电子数据与纸质单证同步审批阶段。
2015年12月21日,黄埔海关保税监管集中审核作业中心正式成立,全面启动加工贸易无纸化作业,建设涵盖单证传输、作业排队、随机派单、内部核批、风险提示、远程磋商等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海关”平台,实现企业足不出户“7×24小时”在线申报、海关后台在线审核、审核结果在线反馈,业务平均办理时间由原来的4小时/次大幅缩短至15分钟/次,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互联网+海关”平台的后台作业中心场景
黄埔海关通过开展深化加贸及保税监管改革,进一步优化“互联网+海关”平台,着力提升用户体验:将随附单证扫描上传优化为格式化录入,真正实现全程无纸化作业;启用海关电子印章,有效解决线上线下两头跑问题;拓展关企交互模式,顺畅关企沟通渠道,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料号级”变身,海关监管与企业实际深度契合
2017年,全国海关开展“以企业为单元”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改革,建立更加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加工贸易货物监管新模式,改变加工贸易以合同为单元的原监管模式。新模式以企业为单元开设电子账册实施料号级管理,使海关对企业的监管与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统一;简化深加工结转、外发加工、内销集中申报等业务的办理流程;创新建立补充申报制度,使企业有渠道对主动发现的问题补办海关手续。
对于改革试点企业,在核销周期、料件归并颗粒度、单耗申报环节方面给予企业申报自由度,允许企业在报核前申报单耗,减少企业产生非主观违规行为的风险。
“双循环”变身,推动加工贸易融入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黄埔海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海关总署党委各项工作部署,出台多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加工贸易内销的改革措施:建设加工贸易废料网上拍卖平台,推进加工贸易边角料市场化流转,降低企业内销成本;以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等展会为契机,拓宽企业内销渠道;鼓励加工贸易企业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力推动加工贸易融入新发展格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海关红色档案故事|黄埔海关配套改革促进加工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