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综合保税区发挥政策优势助力企业发展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潍坊综合保税区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发展政策优势服务企业发展。今年以来,潍坊综合保税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发展。1-7月份,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218.2亿元,同比增长390%,超去年全年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76.8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4.5亿元、同比增长326%,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市首位。以机制创新为核心,推进服务企业走深走实。
潍坊综合保税区组织203名服务专员包靠服务企业(项目)295家,截至目前,累计收集问题482个、解决问题470个,问题解决率97.5%。成立由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服务企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3个专项工作组、16个分项工作组,每周1次工作例会,常态化抓好工作落实。围绕惠企政策、审批服务、财税金融、外资外贸等重点领域,举办专题培训班6期、累计参训700余人次。
同时,针对“潍企通”平台使用等问题,创新开设线上“微课堂”,实现政府与企业零距离互动对接。创新实施“一通报、两评议”工作制度,每月对专员服务企业情况全区通报1次,每季度由企业对专员服务情况、专员对各部门问题协调解决情况评议1次,服务成效好不好真正摆在桌面上、晒在阳光下,进一步提升考核评价精准性、科学性,营造了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浓厚工作氛围。
以政策服务为使命,彰显保税“服务温度”。
结合开发区改革实际,在全市率先成立企业服务中心,涉企294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一窗受理、一站办结,创新实行帮办代办、延时服务等举措,企业不见面审批率达94.2%。建立“企业吹哨、中心回应、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形成诉求“收集—转办—解决”闭环体系, 12345政务热线群众满意度连续25个月100%。落地国务院21项政策13项、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21项,用好“一般纳税人”试点、“四自一简”、委内加工等政策,提升区域吸引力,新增外贸企业137家、同比增长50%。
立足全市产业布局,创新推行“产业带+跨境电商”模式,支持优质企业“品牌出海”,已累计入驻跨境电商企业56家,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8亿元,是去年全年总量的40倍。出资3000万元设立应急转贷基金,为资金困难企业提供应急转贷服务,解企业一时之急。在全省首创外汇轧差结算模式,为企业年均节省财务成本800多万元。设立500万元出口信用保险专项扶持资金,企业5000万美元以下外贸订单保费全部由区财政承担。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全力提升企业满意度。
针对职工早高峰上班停车难、园区设施老化、职工夜间出行打车难等一系列问题,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召集有关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等方式,逐一研究制订解决方案。其中,围绕解决“停车难”问题,将推行限时免费停车与盘活闲置厂房、土地相结合,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3处、道路4条、企业停车场18处,新增车位4104个,其中2286个全天候免费开放,从根本上解决了歌尔电子1.3万名职工停车难问题,泊位开放密度全市第一。围绕解决“环境差”问题,为新入驻企业配套建设7.4万平米电子信息产业园、20万平米联东U谷,投资1.4亿元实施园区品质提升工程,综合提升景观绿化、亮化照明、生态河道、市政设施等配套,园区整体环境大幅改善。
解决“打车慢”问题,由区财政出资560万元打造1条高标准精品公交线路,运营时间从早6:30至晚10:00,运行间隔不超过10分钟,运营时间全市最长,既串联起歌尔高新光电园、电声园和保税科技园3个园区,为职工通勤和交流提供便利,又延伸到市内大型商场、小区,吸引周边及市区居民到区消费。围绕解决“用工难”问题,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歌尔、佩特来等重点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及时发布招工信息,截止7月底,累计举办各类招工活动23次,发布招聘岗位信息860余条,新引进工人7523人,有效弥补企业用工缺口。(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都镇强 通讯员 李国杰 报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