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数据印证我国外贸进出口仍具有较强韧性
本报记者 刘萌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34万亿元。其中,出口11.66万亿元,进口9.68万亿元。“1月份-7月份,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分别增长24.5%、24.5%、24.4%,均为10年来新高。7月份当月,进出口3.27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次高(仅次于今年6月份的3.29万亿元)。”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如是说。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份起,我国外贸月度进出口已经连续14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展望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仍具有较强韧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基数效应减弱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景气度有所回落,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环比下降,不过我国外贸总体向好态势不变,特别是出口韧性在增强,进口增速在提升,全球需求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扩张期,由此带来需求的溢出效应犹存。
此外,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民营企业发挥稳外贸主力军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稳外贸政策不断落地见效,我国下半年外贸形势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下半年我国外贸仍具有较强韧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海外产能修复尚需时间、我国出口的替代效应短期内并未消失;二是“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中欧班列的稳步完善;三是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持续维持高增,为我国出口的高韧性提供保障。
我国外贸稳中向好,中欧班列作为重要的一环,成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支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欧班列运营品质持续提升,全月开行1352列、运送货物13.1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8%、15%。自2020年5月份起,已连续15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自今年5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单月开行超1300列,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同期,全球集装箱货运指数显示,中国、东南亚至北美东海岸的海运价格,首次超过了每标箱2万美元。而在8月2日,这个数字还是16000美元。根据海关总署数据,集装箱出口价格同样在今年不断创下近十年新高。
明明认为,受疫情影响,一方面是海运、空运受阻,另一方面是出口的高景气,使得海运价格飙升。面对当前海运不畅、港口拥堵、集装箱短缺等问题,中欧班列有效缓解了运输压力,为稳外贸注入强劲动能。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2020年同期基数的不断上行,8月份-12月份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大概率在目前的基础上继续下行,四季度出口增速可能承压。2021年进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具有较强韧性,全年进口、出口大概率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
“疫情终会退去,未来在海外产能逐步修复下,我国出口的高景气将有所回落,如何能继续在全球外贸市场中发挥中国制造的优势是对我国外贸出口提出的挑战。因此,仍需要不断升级以技术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加大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利用此次海外产能尚未修复的窗口期,逐步建立完整的供应链是稳外贸的长远之计。”明明说。
(编辑 崔漫 上官梦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