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发表于 2021-7-19 21:11:36

海关发布进博会通关利好措施,境外械企抢抓“中国机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意见》中提出:认定的研发机构享受进口自用设备免征进口环节税;对微量耗材的进口许可、通关便利、允许分销等方面研究予以支持;在浦东特定区域符合条件的从事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所得税的减免等一系列利好措施。此次《意见》出台,有望进一步利好浦东区生物医药在研究转化、临床研发、产业化落地的进程。
那么,医疗器械进口能否从中分得一杯羹?
多项机制推动医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1、建立进口微量耗材管理服务平台,对进口许可、通关便利等方面予以支持
《意见》提出,将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集成电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布局和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允许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要求开展自行研制体外诊断试剂试点。建立企业研发进口微量耗材管理服务平台,在进口许可、通关便利、允许分销等方面研究予以支持。允许浦东认定的研发机构享受进口自用设备免征进口环节税。
2、对生物医药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企业、部分创业投资企业减征所得税
《意见》提到,在总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实施经验基础上,研究在浦东特定区域对符合条件的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浦东特定区域开展公司型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在试点期内,对符合条件的公司型创业投资企业按照企业年末个人股东持股比例免征企业所得税,鼓励长期投资,个人股东从该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按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3、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探索医疗健康等市场外资准入限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试验田”作用,《意见》将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相关成果具备条件后率先在浦东全域推广实施。在浦东开展制度型开放试点,为全国推进制度型开放探索经验。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在浦东具备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特定区域适用。吸引更多国际经济组织和企业总部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落户。在不导致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前提下,探索试点自由贸易账户的税收安排。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指定区域探索设立为区内生产经营活动配套服务且不涉及免税、保税、退税货物和物品的消费服务设施,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发挥浦东先进制造和贸易航运枢纽优势,推动消费平台和流通中心建设。研究探索放宽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市场外资准入限制,促进服务供给体系升级。
4、增加高质量医疗资源供给,加大公共卫生专用设施投入
《意见》明确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要与长三角地区统筹布局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增加高质量和国际化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供给,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另外,还要加大公共卫生应急专用设施建设投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监测预警、突发疫情管控、应急物资保障、重大疾病救治、防控救治科研的体系和能力建设。
此次《意见》,旨在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流程,从而加快打造浦东新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这也将推动整个上海市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研发与高端制造齐头并进
日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创新服务机制 推动本市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也显示,上海市医疗器械产业已形成创新研发与高端制造齐头并进,产业生态与监管模式持续优化的良好态势。产业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力争年均可比增长10%,到2023年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值达500亿元;审评审批效率明显提高,第二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许可事项变更、延续注册的技术审评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缩减50%;注册证数量优势巩固提升,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的获批产品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进口医疗器械注册证数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做到应审尽审、应批尽批。




在生物医药产业上,上海已经积累了研发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进口审批、海关通关便利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未来随着开发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地,上海在生物医药创新产业的成果一定会加速涌现,进口医疗器械在上海也将迎来更大的市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关发布进博会通关利好措施,境外械企抢抓“中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