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持续稳中向好 进出口规模量稳质升
本报记者 刘波报道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延续增长势头,再创佳绩。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07万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6月份,我国外贸稳增长态势进一步巩固,外贸进出口3.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是自2020年6月份起连续第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为全年外贸量稳质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连续13个月正增长
外贸稳增长态势继续巩固
在全球疫情扰动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外贸进出口仍旧实现了较快增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7.1%。其中,出口9.85万亿元,增长28.1%;进口8.22万亿元,增长25.9%。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2.8%、23.8%、21.7%。其中,我国18.07万亿元的进出口规模创下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月度进出口更是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外贸稳增长态势进一步巩固。
对于拉动我国外贸增长的因素,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内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为外贸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带动了外部需求增加。此外,去年基数较低以及价格因素一定程度上对外贸增长也起到了拉动作用。
金融院研究员陈风同样指出,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和配套齐全的制造业类别,使得我国已深度融入了世界产业分工体系,因此才能在国际和国内需求好转的时机中带动国内生产的快速恢复,充分展现出外贸发展活力和韧性,更好地为实体经济赋能。
近年来,在国家稳外贸政策红利的支持下,我国外贸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高水平开放平台增长迅速,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优势凸显。数据显示,上半年,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29.1%,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增 长32.1%,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增长46.1%,均显著高于外贸总体增速。
而在此前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也表示,我国已初步构建了适应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政策框架。据介绍,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市场采购贸易规模6年增长5倍。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超1500家,海外仓数量超1900个,加工贸易保税维修项目已建成约130个。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优化顶层设计
赋能外贸发展
对于下半年外贸形势的展望,李魁文表示,总的看来,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多地蔓延,疫情走势错综复杂,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同时,去年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长近27%,在较高基数的影响下,今年下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速或将放缓,但全年进出口依旧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对于全年外贸走势,任鸿斌同样指出,我国外贸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从国内看,我国外贸企业也面临国际海运效率低、价格高、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原材料价格上涨,提高企业成本等突出难题。
为了更好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对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意见》要求,从积极支持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赋能外贸发展、持续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外贸服务向专业细分领域发展、优化政策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环境,总计五个方面部署20项重点工作,以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持续创新发展。
任鸿斌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与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加强形势研判,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同时,重点围绕落实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定外贸外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开展工作。
陈风认为,虽然面临诸多难题,但全年外贸走势在多种经济因素的推动下,机遇仍要大于挑战。相信通过大胆探索实践,我国新兴市场的体制机制、产业布局会日趋完善,并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成为一股稳外贸的重要力量,从而更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文刊发于《中国产经新闻》7月16日2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