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pzy 发表于 2021-6-24 08:31:13

中国海关红色档案故事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沪关之最

敢为人先走前列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沪关之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79年4月,全国海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讨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确定新时期海关工作方针。这一时期,海关工作改革创新、发展壮大,展现出勃勃生机。上海海关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滴水穿石的韧劲,成为全国海关改革创新的领跑者。



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
自1980年1月1日起,上海海关正式恢复对进出口货物实行单独征收关税,恢复统计,并把监管货物的合法进出作为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从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到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再到临港新片区和洋山特殊综保区;从报关自动化到通关作业改革和“大通关”建设,再到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上海海关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



全国关务会议合照
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波澜壮阔,汹涌澎湃;海关改革的四十多年,乘风破浪,直击沧海。进入新发展阶段,海关在党的领导下,正在加快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步伐,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书写更加辉煌的明天。



上海海港检疫所
升起黄浦江畔第一面红旗
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5月25日,上海苏州河以南解放。当日凌晨4时30分,江海关大楼挂出了长30米巨幅标语“欢迎人民解放军解放大上海”,江海关钟楼上也升起了黄浦江畔第一面红旗。



卫生署海港检疫管理处及上海海港检疫所职员合照
起草新中国第一部海关法
1950年5月,上海海关成立起草海关法的学术研讨会。22日,发动职工讨论海关法草案,编成意见书8册。6月5日,完成起草。19日,关领导携海关法草案赴北京参加全国关务会议。



1967年6月15日,国务院《关于外贸进出口公司进出口商品的关税停征并入外贸利润交库问题的批复》
1951年4月18日,政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5月1日起正式施行。同年5月16日,上海海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暂行实施条例》。
倡导和推动开展海港电讯检疫
1930年,卫生署海港检疫管理处和上海海港检疫所成立,实现了“国人自主检疫”。从1970年开始,船舶进口检疫和人员受检数每年以较大幅度增长,随着空港检疫任务的增加并抽去一部分人力后,海港人力更显捉襟见肘。
当时,国际上已经普遍简化入境检疫查验手续,传统的进口检疫逐步改革为电讯检疫,即用电报电传等现代通讯工具,对入出境船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办理入出境检疫手续。这种方法手续简便、速度快、效率高、节约人力。上海检疫所根据国际检疫发展趋势首先向卫生部提出改革传统的登轮直面检疫的建议,试点开展国际上先进的电讯检疫,并于1978年9月27日拟就《关于开展船舶电讯检疫的初步设想》,于1979年2月2日以《关于开展船舶电讯检疫的建议报告》上报卫生部防疫司,又于同年2月24日以《为开展船舶电讯检疫报请审核由》再次上报卫生部防疫司。1979年4月16日,卫生部、交通部联合印发《关于国际航行船舶试行电讯卫生检疫的通知》,同年6月1日,在上海港试行电讯卫生检疫。
最先提出恢复海关单独征税建议
1978年1月5日,上海海关9位关员,联名上书呈交中央领导,提出恢复海关单独征税的建议。1979年,上海海关开始筹置征税机构,配备征税人员,开展征税业务培训,做好恢复海关单独征收进出口货物关税的准备工作。1980年,国务院作出关于改革海关管理体制的决定,关税收入统一归中央,关税由海关单独计征,与外贸利润分开交库。自1980年1月1日起,全国海关正式恢复对进出口货物实行单独计征关税。
最先在海关工作中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1982年,上海海关首先将微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统计工作。1986年3月,上海海关在吴淞海关集装箱进行报关自动化试点,该软件包含预录入、审单、征税子系统,已具备H883的基本框架特征。



海关关员用电子计算机工作
1988年3月,海关总署决定集中开发报关自动化系统(H883),选取天津、九龙、广州、上海4个海关为试点海关,该系统是中国海关第一套报关自动化系统。1990年5月2日,浦江海关最先启动H883报关自动化系统。1993年底,上海海关实现H883全关区上岗。



1990年5月2日,浦江海关最先启动H883报关自动化系统
设立全国首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1990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同年9月正式启动,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
率先实现“365天,天天能通关”
2003年10月1日,为进一步提高上海口岸通关效率,上海海关在浦江海关驻上海航运交易所集中报关点以及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公告实行“5+2天”工作制,开始提供每周7天的报关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365天,天天能通关”。2007年末,上海海关在全国率先开展分类通关改革试点。



第一个保税港区(2005)
率先试点全国通关一体化
2016年6月1日,海关总署在上海成立风险防控中心和税收征管中心,启动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打造改革“样板间”。2017年7月1日,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全覆盖,实现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海关监管效能的同步提升。2018年12月成立海关总署风险防控局(上海)、海关总署税收征管局(上海)。全国海关通关速度和效能得到有效提升。2020年12月上海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51.81小时和1.86小时,较2017年压缩50%以上,其中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创历史最好水平。



长三角一体化首票通关货物
成立全国海关首个科创促进机构
2018年3月15日上海海关成立全国海关首个科创促进机构,为上海市科研院所、在沪央企研发中心、外资研发机构、国家实验室提供海关集约化监管和“一站式”服务。2018年12月,上海海关以海关机构改革为契机,向海关总署报批设立上海科创中心海关,进一步配齐配强队伍,打造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服务保障“升级版”。



设在上海航运交易所的“一门式”通关服务窗口
首创自贸区改革的海关样板
2013年9月29日,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上海海关以“简政集约、通关便利、安全高效”为重点,先后推出66项海关监管服务创新制度,建立了一套覆盖通关各环节,便利、高效、安全的海关监管制度。其中3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先进区、后报关”“自行运输”“三自一重”等改革成果广受好评。2017年9月28日,首届“自贸区制度创新十大经典样本企业”在沪发布,七成经典样本企业均为海关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的“红利获得者”。201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漕河泾、闵行出口加工区转型成为综合保税区,这是上海市首批获准转型的特殊监管区域。2020年5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正式封关运作。此刻,承载着上海所有特殊监管区域梦想的洋山保税港区再次升级,成为全国首个且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



改革人工验核模式,智能化卡口成为了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最繁忙的货运卡口之一
时光荏苒、钟声悠长。沪关人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深化“五关”建设,提升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水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新征程中争当排头兵、先行者,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海关红色档案故事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沪关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