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1991:批准设立天津港保税区
保税区是我国继建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区域之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产物。1989年5月22日,全国第一个商业性保税仓库有限公司(CBW)在天津投入运营,揭开了创建中国保税区的序幕。
“1989年3月,天津港务局与荷兰渣华集团合资成立中国第一家商业性保税仓库──CBW。这一开创性的举措,为后续进一步扩大开放、设立保税区播下了种子。”曾参与保税仓筹建的天津港保税区工作者杨明正回忆,“当时港务局乘着改革开放的好势头,考虑功能要多元化,成立保税库主要是为了补充仓库的功能,进去的货物先不用上关税,什么时候提走,该交关税再交,这样保税区的雏形就出来了。”
没有想到的是,CBW成立第一年的收入就超过了中方总投资,并且带动国内交通、金融、海关、保险的收入超过3000万元,对周边经济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1991年元旦钟声刚刚敲过,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带领国务院14个部门负责人视察了天津建设的国内第一家商业性保税仓库,给予了相当满意的评价,对天津在对外开放中研究的新课题、探索的新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在得天独厚的港口地区划出一块区域,实行自由贸易区政策,把国际市场拉到自家门口,这一历史性举措,使天津改革开放再上一个新台阶。1991年3月27日,保税区地形图测绘完毕。同年5月12日,国务院“国函〔1991〕26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天津港保税区。
天津港保税区的设立是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天津市把省部级权力下放给天津港保税区,这一重要政策变化,奠定了保税区创新发展的基础。
1991年10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会场里红色横幅写着醒目大字“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面对300多名中外记者和外国驻华使馆商务官员,时任天津市市长聂璧初向海内外郑重地宣布:“天津港保税区的各项筹备已经基本就绪,从即日起正式开始招商。” 这场发布会,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反响,考察、洽谈项目的中外客商络绎不绝。
两个月后,聂璧初亲自执铲,为首批进入保税区的中外企业中国物资国际招商总公司等举行开工典礼奠基。美国、日本、朝鲜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争相租地投资,大项目也越来越多。
成立初期,保税区很多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保税区工作者李岩回忆:“当时国内实行的是专营制,而保税区进行了很多新的探索。比如,在海关能直接报关,利用保税区政策,可以面向世界做进出口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进出口的发展。”
经过不到一年时间建设开发,天津港保税区这个当时国内海关监管范围整体开发面积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运转起来。1992年4月24日,天津港保税区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成为全国最早运作的保税区。
一系列创新探索在天津港保税区落地。保税区企业负责人刘志毅清楚记得,当时保税区已经提出了“一站式”服务理念。“比如我们想要盖房子,有了图纸,要申请建造。工作人员会主动将图纸分发给各个相关部门,内部把流程都办完,不用企业跑。”在其他地方要是开办企业,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在保税区里办手续,从立项到办理施工许可证,用不了一个月时间就能取得全部手续。
就这样,天津港保税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这里每天日新月异,多种数字刚刚统计,转眼又要更新,1.2平方公里刚刚着手建设,人们又将新的目光盯住7.1平方公里的筹建。
如今,经过30年快速发展,天津港保税区已经形成了“三区两港”空间布局,即管理空港、临港、海港三个片区,坐拥天津港和滨海国际机场海空两港口岸资源,规划管理面积达到202.4平方公里。2020年5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保税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为天津港综合保税区。至此,天津港保税区成为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开放层次最高的特殊区域。
来源:天津日报
公众号ID:wangxinhongqiao
网信红桥
传递红桥网络正能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