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红色档案故事 | 驿路上的一曲长歌
塞外边城二连浩特,66个寒来暑往。几代“把关人”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步伐,见证并促进了中蒙贸易发展。他们驻守祖国北大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战严寒,斗酷暑,笑品黄沙,以对党的无限忠诚,践行着“为国把关”的誓言。北疆口岸建设的奠基人
1955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二连分关宣告正式成立。2018年4月,出入境检验检疫队伍和职责划入海关,二连海关持续加强出入境商品检验、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严防鼠疫、非洲猪瘟等各类疫情传播等重要职责。如今,二连海关肩负着监督管理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及赛乌素国际机场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及人员的重任,兼具监管、征税、打私、统计等传统职能与政治保卫、反恐维稳等非传统职能,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任务。
1956年1月28日,二连卫生检疫所正式成立,随即建立党支部
二连浩特距中蒙边境仅4.5公里,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距莫斯科7623公里,距乌兰巴托714公里,距首都北京690公里。欧亚铁路经由二连浩特通往蒙古国和俄罗斯,成为中国通往整个欧洲最便利、最短的运输与物流通道(铁路运输比海上运输节省两三天的时间)。经由二连浩特取道天津则成为蒙古国通往太平洋唯一的出海途径。二连浩特这座“火车头拉来的城市”依托海关和边贸产业的发展,在现代北方地区交通运输史上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
回望历史,国际联运大通道开通第一年(1956年),二连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到了187.3万吨,在当时是天文数字。1956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以《中蒙贸易继续发展》为题,从民生视角专门对中蒙两国1956年的贸易情况进行报道。
20世纪60年代前后,二连海关积极响应党“保粮、保钢”大力支持工农的指示,积极协调联检联运部门,对有关粮食、钢材和国家重点项目的进口物资等加盖“急运”戳记,促使铁路优先发运。这些物资,主要包括工业设备、技术设备、科学仪器和农业机械、化肥、杀虫药剂等农业生产资料。“急运制”使上述物资能够及时交接内运,迅速投入生产,不误季节农时,有力支援了全国工农业生产。
如今,二连海关的业务主要集中于铁路和公路口岸,管理21个场所、6条旅检通道和4条货运通道,还承担国际航班的临时监管任务。铁路口岸于1956年开通,货物以进口为主,主要是铁矿石、铜矿粉、木材等大宗散装货物,全年365天24小时不间断通关;公路口岸1992年开通,货物以出口为主,多为果蔬、建材、纺织品和机电产品等,全年仅闭关15天,没有双休日和午休,货运量位居我国北方口岸出口量前列。二连海关以1992年公路口岸开通时的人力配置,完成了30年来翻了几十倍的监管任务,关员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已成为常态。据统计,监管一线关警员年人均加班500余小时。在他们的身上,无私奉献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20年来,二连海关共监管进出境货物达1.69亿吨、进出境人员3316万人次、运输工具1282万辆次,征收税款402.8亿元,贸易额达3591亿元,查获各类走私违规案件3000余起,各项业务指标均在内蒙古自治区各口岸海关中名列前茅,为对外开放作出巨大的贡献。
北疆安全屏障的守护者
二连浩特属中温带大陆和干荒漠草原型气候,所在地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干燥严寒,春秋两季风沙弥漫,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在口岸监管场所和进出境通道里,遇到沙尘暴天气,人正常呼吸都很困难。常年在严寒酷暑中工作,关员的皮肤晒黑了,制服褪色发白了,但一线监管关员在工作上没有丝毫懈怠,没有因为条件艰苦而降低工作标准,相反,他们抓住走私分子妄图利用恶劣天气走私的心理,越是天气恶劣越会提高警惕,多次查获走私案件。
2013年,二连海关在公路口岸进境空车内查获马鹿角
自从2000年蒙古国爆发口蹄疫,我国就出台了对偶蹄类动物及其产品的“禁运令”,至今尚未解禁。因差价大,高额的利润让不少走私分子铤而走险,他们将羊肉、新鲜鹿茸、珍贵动物制品等国家限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藏在车厢夹层、车门扣手或轮胎中,企图蒙混过关。为维护口岸安全稳定,二连海关深入开展“国门之盾”“绿篱”“五大战役”“边境清查”“验封验挂”“捕鼠”“红剑”等专项行动,采取24小时不间断蹲守、突击检查等方式,严厉打击走私珍贵动植物产品及疫情货物等活动,并成功查获“5.22”出口资源性商品走私案等一批重大案件。
二连浩特口岸地区近3年连续检出鼠疫菌、鼠疫血清阳性,传染病疫情跨境传播风险长期存在。面对严峻鼠疫疫情,二连海关实施风险预警管理,密切关注境内外疫情动态,严格体温监测、医学巡查、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查验、交通工具病媒生物监测及“人—机—犬”联合查验和主动申报等措施,全面加强口岸卫生检疫措施。仅2019年就有效应对了4次境内外鼠间鼠疫疫情,在防控锡林郭勒盟肺鼠疫工作过程中,二连地区及周边地带未发生相关疫情。
2020年,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二连海关提前部署,加大国际列车车体检查及行李物品管控力度,为口岸疫情防控工作“早发现、早处置”夯实基础;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确定包联责任和包联社区,要求“一线到边、二线到户”,实现疫情防控“网格化”,累计调配40余人次专业人员驰援一线。自2020年1月22日检疫发现全国陆路口岸首例出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来,共检疫排查发现2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部精准拦截,并协助地方指挥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线索追踪,做到防控零遗漏、管控无死角。
北疆外贸发展的排头兵
二连浩特口岸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对外开放格局,供应蒙古国80%以上日常物资,年进出境人员超过240万人次、贸易额达240亿元,辖区进出口企业超过1700家,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019年,二连海关在二连浩特国门附近开展鼠疫监测工作
作为中欧班列“中通道”唯一出境口岸、“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为打造中欧班列品牌,二连海关为中欧班列量身定制“专人、专岗、专窗”“政策优先宣讲、单证优先审核、班列优先验放、查验优先机检、问题优先解决”的“三专五优”工作法,推出中欧班列“公铁运力调结构”“铁路夜间值班”“定期回访内陆海关”等务实举措,压缩中欧班列通关时间6小时以上,使得中欧班列运行列次和货值连年翻番,为“一带一路”建设增彩。2013年线路开通以来,已高效服务6800多列飞驰在陆上新丝绸之路的中欧班列。
作为北疆最大陆路口岸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二连海关始终秉持“区兴我兴,区荣我荣”理念,充分发挥海关优势,创新服务理念,找准工作定位,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开辟果蔬、水泥出口“绿色通道”,持续完善无假日通关、大宗货物集中申报、开辟专用场地便捷萤石等转关货物监管措施,提高通关效率,减轻企业负担。仅开通专用换装场站作为进境萤石换装场地一项,每年为企业节省滞留费4.4万元。通过采取24小时接受运输工具申报、夜间验放返空自备车等措施,每年为企业节省车辆滞留费用近2万元。通过开展“暖企”活动、政策宣讲会、关企座谈会等活动,广泛征求各方对海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改进自身服务举措,在口岸单位行风评议中排名前列,多次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口岸优质服务单位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二连海关人改革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依托通关无纸化等改革,加快“互联网+海关”建设,线上办事方便了企业,降低了成本。从分类通关到区域通关一体化,从“三互”大通关到全国通关一体化,再到2018年机构改革,海关的监管通关体制发生深刻变革,通关越来越便捷、监管越来越严密、企业的获得感越来越强烈。
北疆红色党建的践行者
中蒙口岸首个联检部门党支部——二连海关党支部在乌兰牧骑精神发源地诞生。60多年来,一代代边关人在地下没水、地上没草的戈壁荒漠中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以“一支部一品牌”挖热源、保热度、激活力,全面实现党支部“建在科上、扎在国门、强在科上、为在国门”。
2020年,关员现场核对出境中欧班列信息
二连海关成立“乌兰牧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以党委委员牵头、党员骨干力量为主的综合监管通关、卫生食品安全及国际陆港等6支跨部门协同专项工作轻骑兵,着力解决业务深度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急难问题;积极联络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推动开展互访交流学习进行源头红色教育,结合二连海关工作实际,酝酿建设改革攻坚轻骑兵、暖企促贸轻骑兵、戈壁彩虹轻骑兵、送温暖轻骑兵、同声中蒙轻骑兵等多支边关特色轻骑兵,切实提振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
从1956年12月18日,二连海关孙世谦作为全国海关第一次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代表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到如今二连海关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海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省部级以上荣誉42个,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海关先进工作者、全国海关优秀共产党员、“海关好人”等省部级以上先进个人35人次,这些荣誉不仅是这个集体代代传承的红色精神的准确注解,也是记录着这个由200多名关警员组成的坚强集体,团结、奉献、创新、拼搏,不断前行的非凡历程。
回首二连海关66年的发展历程,几代海关人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创造了不凡业绩。展望未来,二连海关将用心用情发扬乌兰牧骑红色基因,继续践行“政治建关、改革强关、依法把关、科技兴关、从严治关”要求,秉承“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锲而不舍、一以贯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助推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口岸发展,不断奋勇前行,再创佳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