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419393 发表于 2021-6-16 15:12:08

中国海关红色档案故事 | 解放战争大后方的人民海关

满洲里是中国北方的一个边陲小城,由于紧靠俄罗斯、毗邻蒙古的独特地理位置,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陆路通商口岸。解放战争初期,抗战的硝烟刚刚散去,战争的创伤还未得到恢复,东北地区工业生产萧条,财政经济困难,人民军队装备不足,人民生活必需的棉布、食盐等生活用品匮乏。



繁忙的支前物资监管
解决军需民用物资的后勤供给成为我党我军巩固东北解放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关键性问题。当时能援助我们的只有苏联,借助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开展对苏贸易势在必行。1946年8月,东北解放区派代表在哈尔滨向苏联贸易代表提出双方进行贸易的问题。同年10月,苏联答复同意中方派代表去苏联谈判,东北解放区立即派代表赴海参崴同苏联红军远东军团司令部协商双方贸易问题。
为了开展对苏联的贸易,中共中央东北局组建了对苏贸易机构,同时决定在毗邻苏联的满洲里口岸筹建办事处。1946年11月20日,奉中共中央东北局命令,常彦卿、贾石等同志乘坐火车从齐齐哈尔出发,经过6天的艰苦行程到达满洲里,成立西满军区驻满洲里办事处,常彦卿任副处长、中长铁路满洲里铁路军代表。常彦卿一行到达满洲里后,整顿队伍,清理站区线路,为开展贸易创造条件。



《常彦卿回忆录》封面及首页
1946年冬天,出口苏联的第一车面粉从哈尔滨抵达满洲里站,经过换装顺利出口。从此拉开了东北解放区对苏联大宗合同贸易的序幕。在此期间,大家克服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物资匮乏的困难,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工作,对支援解放战争前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月1日,根据东北税务总局的指示,满洲里口岸管理局抽调6名干部,组成了满洲里关税局。1949年1月3日,满洲里关税局正式成立,作为人民政权辖属的海关,开始监管进出口货物和征收关税。当时的满洲里关税局归东北税务总局领导,由满洲里口岸管理局局长常彦卿兼任局长。同年10月1日,根据东北税务总局、东北海关管理局联合通知,满洲里关税局正式划归东北海关管理局领导。1950年1月1日,满洲里关税局改称满洲里海关。同年2月11日,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满洲里关,归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领导,并受东北人民政府指导。



《常彦卿回忆录》第2-3页
满洲里关税局的成立,翻开了满洲里海关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当时全国尚未解放,满洲里海关成为解放区大后方重要物资基地,有力地支援解放战争。1949年1月至1949年12月,满洲里关税局征收进口税2.01亿元(旧币),出口税0.44亿元(旧币)。1950年,满洲里关制定《关于口岸发往分拨站进口未税货物监管验放办法暂行规定》,要求进口货物凡到站设有海关的,经满洲里关批准,可以转运到货物到站海关办理纳税手续。1950年,满洲里关征收进口关税11.51亿元(东北币),征收代征货物税31.52亿元(东北币)。



《常彦卿回忆录》第37页(末页)
1951年,中苏铁路开始联运,收发货人只需办理一次托运手续,货物就可以直接运抵目的地,手续极为简便。为了突破帝国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的经济封锁、禁运,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货物急剧增多。1951年为全国第三位,1952年至1955年为全国第一位。
往事如烟,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尘封在人们的记忆里。昔日小城的孤荒背影已被一座座巍然林立、中西合璧的高楼大厦取代,崎岖不平的土地早已被宽阔平坦的城市交通网覆盖,市中心的高架广告向人们展示着时代的步伐,贯通南北的立交桥就矗立在我们的眼前。
至于海关历史的变迁更是来不及细数,如今的满洲里海关,凝聚人气,步步高歌;如今的满洲里海关人,励精图治,奋发向上,以永不言满的态度、永不枯竭的激情、永不停歇的奋斗,赓续当年满腔热血支援边疆的老海关人的精神血脉,继续付出百倍的努力,不断把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海关红色档案故事 | 解放战争大后方的人民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