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522 发表于 2021-5-25 09:40:06

中国海关红色档案故事 | 中国共产党接收东海关始末

悠悠岁月,漫漫征程,76年的风风雨雨,烟台海关踏着时代的节拍,昂首阔步,一路奋进,留下了几代人艰苦创业的坚实足迹,记载着他们为共和国海关事业开拓奉献的不凡业绩。今天,我们遥望历史的背影,翻开尘封的档案,那一件件令人难忘的往事,那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
黄海之滨,美丽的烟台。在这座城市的母亲山——烟台山下有一条老街,由于烟台海关的前身——东海关税务司署的办公楼坐落于此,因而得名“海关街”。



1945 年贾振之接管东海关委任书副本
翻开尘封的档案,那座仅有两层的东海关办公楼,是烟台第一座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建筑,它的历史几乎跟这座城市开放的历史一样长。1861年烟台开埠,1862年东海关在此建立。在1945年前长达83年的历史中,这栋海关楼的主人有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就是没有中国人。
1945年8月24日,经过激战,烟台解放,烟台抗日民主政府立即委派贾振之、张学礼、张超、张威伦、任西5人前往滋大路1号(后改称海关街)——东海关税务司署接管东海关。至此,东海关终于摆脱列强控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从旧中国海关改造过来的第一个人民海关。
接管与改造
贾振之一行到达东海关后,迅速清点人员名册,当日接收东海关旧职员69人(其中有俄籍职员4人),勤杂人员111名(包括海坝工程会人员在内),他们全部在原岗位上各司其职。接收之时,除了在旗台、灯塔工作的4名俄籍职员表示要辞职回国外,其他以叶温声为首的旧职员较为配合,积极协助清点登记,第二天便将关产及仓库现存一切物品书面报给烟台抗日民主政府行政办事处备案。贾振之一行还接收了港口管理、浮标、码头、灯塔等各项业务。因八路军在烟台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东海关的接管工作并没有遇到多少麻烦和阻力,一开始就很顺利。
初步改造的东海关仍沿用旧名,内设总务、秘书、会计、监查、港务5个科,仅将东海关的最高管理者由“税务司”改称“关长”,贾振之为首任关长,叶温声为副关长。而对于旧职员的接收,即在胶东区行政公署指示下,采取“留用不动,按月付薪”的政策。从1946年4月东海关人员配备文件中可以看出,当时东海关共有73位职工(不包括88位工友),处于请假或辞职状态的有14位,而离职的旧职员除极个别的回了老家,多数去了青岛、天津、南京等“国统区”海关,叶温声统统为他们开具了前去投奔的英文介绍信。
在旧职员心中,海关的领导权在总税务司,他们对共产党接管抱有抵触情绪,个别极端分子甚至趁机混淆视听,致使整个队伍人心不稳。接管小组敏锐地发现这个问题,并第一时间上报,贾振之很快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对措施。考虑到旧职员养尊处优,过惯了舒服日子,东海关决定继续维持他们的待遇,暂定给旧职员每人每月发放小麦250斤,工人每人每月发放180斤,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加大对旧职员团结、教育、改造的力度,“留者欢迎”“走则欢送并发路费”。



山东省胶东区行政公署暂行关税税则税率
结果显示,留下来的大都表现很好,有的被选送到胶东建国学校学习,有的入了党,有的最终长大为人民海关领导干部。此后,为加强领导力量,东海关还陆续从其他单位选调了一批干部,注入了新鲜血液,从此,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海关开始稳步发展。
艰苦岁月
虽然东海关对旧职员给予较高薪酬,但对共产党、八路军委派的干部一律实行供给制,没有工资,吃穿一律由公家供给,每月仅发2斤黄烟或2元北海币(抗日战争期间我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发行“北海币”),以供购买牙膏、毛巾之用。工作服分内、外班,内班穿便衣、外班穿制服,制服蓝色,粗布料子。单衣一年一套,棉衣两年一套,被絮四年一床,没有蚊帐。一年之中,仅七月至九月三个月能吃上面粉,其他9个月均吃玉米饼子、地瓜等粗粮,有时掺杂野菜。除了贾振之、张学礼已经成家,住在单间,其他人一律睡大通铺。当时,自行车算是东海关的高级交通工具,一般情况不用。大家外出征税、缉私、查船大都是步行,有时会走得脚底磨出血泡,但无一人叫苦。



东海关旧址
东海关当时的工作主要围绕维持正常海关业务、坚持与敌斗争、巩固新生政权等方面开展。负责监管胶东解放区与国统区及香港、朝鲜之间的商品、运输工具的进出,征收关税、查缉走私等。稽征人员外出工作时要把票据、验讫章及税款用包袱包紧,并捆在腰后。有时一天要行走几十里路,还需随身带着武器,以防汉奸、敌特破坏。
对于解放区急需的民用、军需商品,如粮食、棉花、医药等,东海关采取简便手续和低税、免税政策,而出口则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获得急需战略物资、突破经济封锁,最大限度满足战时工作需要。
同时,新生的东海关也积极投身于解放区党的中心工作,承担起恢复港口贸易、疏通物资交流,运输军需物品,征收税赋,发展解放区生产等光荣任务。
在对敌斗争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仅1946年,关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征收税款多达3.54亿元北海币,有力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
制度初创
夺回了关税自主权和海关管理权后,人民东海关便着手制定中国人自己的第一部关税税则和第一套海关管理制度,并第一次开展自主统计。1945年9月15日,胶东区行政公署颁布了临时进出口税率。11月1日,制定并执行了《修订公布出入口货物税率表》。1946年3月13日,颁布了第一份税则——《山东省胶东区行政公署暂行关税税则税率》,对进出口货物的界定、税则、税率的制定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说明。与之对应的还有一份专门的税率——1946年4月1日开始执行的《山东省胶东区行政公署暂行关税税率》,它是当时东海关执行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税率表。
同时,东海关还开展人民路线海关缉私工作,于1946年10月9日颁布了第一部《缉私暂行条例》,规定了缉私的权限、处罚章则、奖赏办法等,明确“凡缉私案件均须送交工商机关统一处理……没收权属于支局和海关,罚款权属于事务所”,并在总则第二条汇总提出要“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缉私活动,贯彻缉私奖惩政策之执行,以期彻底消除走私”。
1948年12月1日,华东财办工商部发布《山东解放区进出口统计工作制度》,该制度规定了进出口统计方法、步骤、统计单位以及货币单位。规定中要求“各基层统计单位,按旬统计,于旬后三日内报告各进出口局……各进出口局或海关按月汇总统计,于月后15日内报告工商部”。以上这些探索都为新中国海关制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牺 牲
1946年10月,国民党政府开始纠集军队在山东半岛与解放军展开拉锯战。当时的烟台、威海、龙口、石岛是山东半岛和东北三省人员来往,物资进出最为活跃的口岸,都隶属于东海关。东海关在掩护我党向东北三省运送干部,支援东北解放战争中也发挥了较大作用。
1947年9月1日,国民党军队向胶东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东海关按照上级部署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中。9月19日,东海关四分之三的干部按照上级部署撤出烟台,转移到外围农村做群众工作,代关长张超带领10名干部留守海关,坚持正常工作。9月30日,国民党第8军李弥的部队即将破城,在撤退前一小时,全体关员仍争分夺秒征收税款60多万元。10月,张超带领关员们撤退到烟台外围农村沙子、莱山、旺远一带,与烟台市银行、工商局等单位组成烟台经济工作队,转入地下以游击形式进行经济斗争。
遵照“经济上绝对封锁困饿敌人”的方针,东海关将原来的海关分支机构改编为5个海关事务所和8个海关检查站,形成了对烟台、福山之敌半包围之势。国民党占据着烟台,烟台外围的敌特活动十分猖獗,斗争环境极其复杂。1948年3月3日夜,八角海关事务所的同志们刚刚进入梦乡,突然一阵枪响,同志们急忙起床拿起武器,发现偷袭的敌人已把海关事务所围得水泄不通。一夜激战,副所长王顺亭、会计姜树斌、检查员赵东民、交通员王永衍壮烈牺牲。在历经一年的对敌经济斗争期间,东海关先后有6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壮烈激昂的不朽赞歌。
二次解放
1948年10月16日,烟台第二次解放,车忠翰受命重新接管东海关。从国民党当局1947年10月占领东海关到1948年10月,这段时间是东海关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港口设施未进行维修,大量的水工建筑因修筑地堡工事遭到拆毁,国民党军逃离烟台时,还对东海关再次进行破坏,抢走了大量物资。二次接管后,东海关积极进行整顿,迅速修复战争中遭受损失的海港码头、港务船艇及设施,加紧疏浚航道,运送物资,不遗余力地支援解放战争。而东海关重获新生后,一度在日占时期中断的对外贸易也逐步恢复。
从1948年10月至1949年6月,东海关恢复了同东北各港及香港的贸易往来,对外贸易在山东解放区沿海各港口的地位也逐步上升,1949年前4个月,东海关的贸易量已跃居山东解放区沿海各港之首。
1950年2月21日,海关总署将东海关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海关”。自此,东海关正式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崭新的新中国烟台海关就此诞生。
弹指一挥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烟台海关改革创新、奋发向前,在黄海之畔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为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地方外经贸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如今的烟台海关,伴随着伟大祖国的腾飞,伴随着新中国海关事业的蓬勃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在职关警员达535人,业务工作具有类型全面、规模较大及点多线长等特点,是青岛关区业务门类最为齐全的隶属海关。
2020年,烟台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4415万吨,进出口总值2325亿元,两税入库104亿元,检验检疫货物9.7万批次、货值1347亿元。2015年,烟台海关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并已连续28年获评“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今天的烟台海关,肩负历史和人民的重托,进一步强化政治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继承和发扬百年老关优良传统,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海关红色档案故事 | 中国共产党接收东海关始末